2025上海车展,随着汽车智能化加速发展,智能化供应商从幕后被推向台前。其中,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发布了第七代车规级自动驾驶软硬件系统方案,套件整体成本较上一代降低70%,与北汽、广汽、丰田三家车企合作的相关量产车型也首次集体亮相。
进入2025年,在智能辅助驾驶加速上车之际,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也迎来新机遇。2025上海车展上,小马智行CEO彭军接受了第一财经的采访,回应了多个业内关注的问题。
关于自动驾驶公司融资问题,彭军表示:“前年年中到去年年中可能是行业融资最难的时候,去年年中开始有一定的升温。随着广义的自动驾驶发展,更多的赛道、细分领域随之发展。在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小马智行、地平线、文远知行都已经上市,这些企业现在更多是二级市场的对接问题。在一级市场,低速的重货、矿山车辆等都有一些融资,确实融资比两年前是有一定的升温。但是整个行业的爆发期还没有到来,后续随着规模化的到来,投融资是会更热的。”
关于公司盈利的时间点,彭军认为这取决于Robotaxi的规模数量,因为每台车的毛利或利润,与整体车辆规模相关。他表示:“我们目前预测在2028年左右,车辆规模能使集团实现盈亏持平,这一规模量大概是5万辆。”
在从研发迈向量产的关键阶段,能否跑通商业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辰韬资本执行总经理刘煜冬认为:“之前自动驾驶企业的亏损,大多数是因为研发投入大但未放量,但今年自动驾驶各个细分方向将陆续放量,这会更容易看清楚一家企业的盈利能力。”
刘煜冬表示:“当前,发展得不好的自动驾驶公司在逐渐被出清,前两年可能是整个自动驾驶行业投资规模的谷底,但今年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的投资情况比去年更好。特定场景的无人驾驶公司,比如涉及矿区、城市配送等业务的公司已有很好的规模增速和盈利预期。”
面向更高的L4级别自动驾驶,彭军认为,L4级别自动驾驶是一个长线的、且技术点非常多的技术,这一技术的商业化需要产业链上的各方共同努力。基于此,小马智行将开发的很多零部件、产品、工具等开放给合作伙伴。
依据目前的进程,彭军判断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进程仍需进一步积累完善。他表示,这是因为技术的发展到落地量产商业化需要过程,包括法律法规的完善、用户的体验、成本的下降、整个产业链完备等。
另一方面,为了加速更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规模化的到来,小马智行已与北汽、广汽、丰田三家公司进行了具体量产车型的合作。在资本层面,上述三家车企均对小马智行进行了投资。彭军表示:“这些投资更多是资本绑定、加深公司的联动性,并不是定向投资,或者说投资只限定用于某一个方面。”
他称,目前,小马智行与车企的合作模式,并不是简单的车辆和供应商的关系,而是共同研发的紧密模式。彭军表示:“其实我们跟上述三家车企的技术团队都会一起做各种车辆的适配工作,以保证安全。尤其是在第七代,我们的自动驾驶车辆基本从后装转变成大部分前装,也就是说很多的传感器、冗余系统的改装,已经做在汽车产线上,实现成本更低、质量更好、集成度更高。”
关于目前与车企合作的量产车型下线,彭军表示:“小马智行与北汽、广汽、丰田合作的三款车均处于试生产的过程,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可以开始常规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