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薇】4月21日,科大讯飞发布2024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33.43亿元,同比增长18.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亿元,由于持续在AI领域投入,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

面对激烈的“百模大战”,“一边投入,一边商业化”已成为科大讯飞寻求可持续发展路径。2024年,科大讯飞凭借在智慧教育、医疗、汽车等领域的商业化落地成果,时隔两年营收增长重回双位数。
基于国产算力训练或将成比较优势
大模型是AI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飞跃,一直深耕人工智能的科大讯飞是较早一批“All in AI”的企业之一。深入AI赛道,对大模型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不可或缺。
2024年,讯飞星火大模型持续迭代:2024年1月发布讯飞星火V3.5,4月进行功能更新,6月发布讯飞星火4.0,10月发布讯飞星火V4.0 Turbo,并在2025年1月再次升级。
今年1月,大模型竞争进入深度推理领域。讯飞星火发布深度推理模型X1;4月20日,该模型迎来升级,在数学、代码、逻辑推理、文本生成、语言理解、知识问答等通用任务上效果显著提升,整体表现对标OpenAI o1和DeepSeek R1。
大模型持续迭代背后,是科大讯飞不断对AI研发投入。2024 年,科大讯飞研发投入达45.8 亿元,同比增长19.37%,占营收比例为19.62%,较2023年的38.39亿元增加7.41亿元,这也成为当年净利润相较2023年略有减少的原因之一。
在目前“百模大战”中,相较于同行,讯飞星火大模型是唯一由全国产化算力平台训练的通用大模型,实现了算法、算力、数据等要素的完全自主可控。
“科大讯飞使用华为昇腾系列的算力卡,经过我们和华为的共同优化之后,其效率目前已经可以达到英伟达算力卡80%左右。”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财报后业绩交流会上说,相对于同行,公司在算法优化领域投入较多,以提升大模型的性能和效率。
不过,刘庆峰表示,科大讯飞的全国产方案可为大模型行业企业提供一个兜底选择,这也可能成为公司未来的比较优势。
多条路径助力星火模型商业化
然而,对大模型训练以及国产化算力的持续投入,也让科大讯飞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2024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科大讯飞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归母净利润亏损。因此,如何加大大模型投入的同时推动其商业化,是包括科大讯飞在内的AI公司必答题。2024 年,科大讯飞基于其在教育、医疗等行业的积累,为星火大模型探索了多条商业化路径。
在智慧教育这一优势领域,科大讯飞借助大模型实现AI学习机的功能升级,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及精准的学习资源推荐。2024年,公司智慧教育业务收入72.29亿元,同比增长约30%;AI智能硬件收入达到20亿元,同比增长25%;大模型赋能下的AI语言学习产品新增付费用户355万,同比提升35%。
在医疗领域,科大讯飞基于大模型与大数据,打造了AI赋能政务、产业、消费三端的产品矩阵。该矩阵不仅能满足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疾病防控能力、医保使用效率等方面的需求,还能助力医院提升医疗品质、患者满意度与管理效率,同时也可解决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诊后管理服务、居家健康咨询和管理等问题。
2024年,讯飞医疗在政务、产业、消费三端的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0%、103%和57%,并于2024年12月30日成功在港股分拆上市。
在智能汽车领域,科大讯飞2024年收入9.89亿元,虽然在总收入中占比不高,但同比增长 42.16%。讯飞星火大模型应用于智能座舱、NOA辅助驾驶等产品,已与奇瑞、广汽、长城、长安等车企展开深度合作并实现落地交付。
“用人工智能解决社会刚需,将成为公司穿越经济周期获得可持续收入的关键。”刘庆峰说。
责编:刘安琪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