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杨镇湾边村是云安区新晋“网红”打卡地。谭玮 摄

南广高铁穿城而过。
云安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供图
曾经受困于山脉阻隔、路网薄弱的云浮市云安区,7个乡镇呈倒“L”形分散布局,如今因一条条延伸升级的道路而改变面貌。抢抓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机遇,云安区将交通建设作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先手棋,三年来累计投入近20亿元。
路网密了,产业旺了,城乡协同发展,一条交通赋能高质量发展的“云安路径”愈发清晰。
南方日报记者 王嘉豪
通讯员 云安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 梁祝婷 云安轩
交通硬支撑赋能产业发展
过去,云安面临不少难题:县道三级路比例不到30%,40个行政村未通双车道,怎么破局?
云安创新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力量”的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完成约300公里县镇村路网及国省干线升级建设。县道网三级路比例跃升至82.61%,行政村通双车道比例升至96.19%,成功入选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全国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并以全省第一入选省首批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县(市、区)。
路通则业兴,交通硬支撑成为产业升级的“强引擎”。
“主骨架”撑起大项目。云安全力配合推进佛肇云高速、G324改线,升级省道S537线云安段等主干线网,为中电建绿色建材产业园、华润西江发电厂等百亿、十亿级项目落地投产打通“快车道”;循环经济工业园、信创产业园路网升级,助力翔海光电、溢康通等标志性项目提速增效,服务支撑惠云钛业、广业云硫等龙头企业落地多个绿色化工项目。
疏港大道打通“出海路”。锚定打造“广东内河航运物流中心”,云安投入13.95亿元建设51.4公里疏港大道。钛白粉、汽车零部件、建筑骨料等“云安制造”,不仅支撑大湾区建设,更远销日韩越等RCEP国家。2024年,云安区对RCEP成员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5.85亿元,同比增长69.7%。
“微循环”激活乡村。云安推进182公里农村公路新改建,深入实施“单改双”“白改黑”。蟠咀村、云利村等典型村道路焕新,“交通+旅游农贸”模式应运而生。农村物流成本降低50%、配送率提升20%,托洞腐竹、富林花生、白石西瓜畅销湾区。今年以来,湾边村接待游客近43万人次,带动商户增收3900余万元;特色农产品零售额同比增速高达76.68%。
“双中心”重塑城市格局
交通的延伸,改变了云安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思路,该区提出“‘双中心’县城、一体化交通、全覆盖服务”的新型城镇化路径。
围绕产业重镇六都镇和城市功能区都杨镇打造县城主中心,推动产城深度融合;围绕中心镇镇安镇打造辐射周边的县城副中心,通过“一主一副”带动云安全域协同发展,逐步改变城镇化率低、城区功能弱、人气不足的局面。
“六横三纵三联”构建云安全域路网体系,为国省道干线升级、城区主干道改造及沿途设施优化提供骨架,推动主城区道路“由窄变宽、由通到畅、由畅到美”。同步畅通农村公路“微循环”,完成县道X490线白石段、X825线桃坪段等升级,缩短县镇村时空距离。
交通改善最终要落到民生实处。在主副中心,云安布局优质资源,新建4所中小学(幼儿园),新增学位4745个,引进省二医云浮医院。开通“护学专线”“就医专线”等定制服务,覆盖7个乡镇、惠及数千家庭、服务超万人,破解偏远地区上学难、就医难问题,推动县城优质服务向乡村延伸。
路域更新推动全域升级
在云安,道路不仅是交通线,更是风景线和治理线。云安以路域环境为切入口,推动全域风貌蝶变和治理效能提升。
在G324、省道S539等重要节点培育镇安、富林等4个省典型镇,沿“美丽农村路”培育南洋村等33个省典型村。道路拓宽、绿美绿化同步推进,打造“云帆公园”“西江碧道”等新场景。高村镇入选省美丽圩镇建设运营案例集,湾边村从渔村变“网红”,南洋村获评省文旅特色村,五星村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风貌提升的同时,又能撬动路网提标。近三年来,云安投入5.6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375公里,改造危桥18座,打造绿美公路130多公里、“美丽农村路”70公里。典型镇村路网密度提升100%,高速口周边农房风貌也焕然一新。
路,也成了凝聚人心的纽带。云安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助力、群众参与”多元共治模式。群众自发以让地修路、投工投劳、捐款捐物等形式参与道路建设,路网的完善增强了村民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激活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全区3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云安连续3年获市平安考评优秀,是全市首个获平安广东建设“平安鼎”的县(市、区)。
一条条延伸的道路,铺就的不仅是出行的便捷,更是产业兴旺、城乡融合、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的高质量发展通途。未来,随着路网持续优化和效益深化释放,云安城乡融合的“快车道”必将更加宽广。
■相关
因路而行
因路而兴
路网的完善,不仅拉近了城乡距离,更点燃了乡村活力,“一条路激活一片经济、集聚一方人气”的景象在云安生动展现。
农村公路“微循环”的畅通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为举办大型文体活动奠定基础。连续三年,云安举办“村BA”篮球赛,吸引超万人返乡;两届陈璘民俗文化活动周吸引海内外游客20万人次,乡村人气高涨。
道路畅通惠及当地企业,绿趣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温敏健说:“前年西圳村至石底村的X490线道路铺设了沥青,公司出货便捷了许多,货损大大减少了,营收增加了。”像他们这样因路而兴的案例,在云安越来越多。
道路的改善也点燃了外出务工青年的返乡创业梦。他们带着技术、资金和想法回到家乡,依托便捷的物流和涌入的游客,开办农家乐、加工特色农产品、发展乡村旅游配套服务,在家门口找到了发展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