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业大变局:全国化名酒开启全品类渗透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2 17:33:00    

文/国酒研究所团队

白酒行业洗牌、存量竞争、强集中、强分化、强挤压的走势更加明显,结构性分化加剧。深度调整之下,白酒产业也在不断自我变革,寻找突围新机会。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白酒行业989家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414.5万千升,同比下降1.8%,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白酒行业销售收入为7963.84亿元,同比增长5.30%;白酒行业利润为2508.65亿元,同比增长7.76%。

在近8000亿的蛋糕中,优势品牌、优势企业、优势产区起到了支柱性作用。面对新阶段的挑战,头部酒企在各大白酒消费市场掀起激烈“内卷”,挥刀上马,征战省内、扩张省外,内外兼修,破传统不按常规套路出牌,掠夺式渗透市场。

五粮液提出构建“消费圈层+消费场景”的市场拓展培育新模式,近日,正式推出多个新品,以“宴饮、礼赠、收藏、口粮”四大场景为锚点,正是对不同圈层需求的深度解构。茅台、郎酒、珍酒等一线名酒,也已形成系统化全品类消费端产品体系,包括纪念酒、生肖酒等限量版文创产品,足见竞争的惨烈。

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此消彼长,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奋勇者创新者有出彩的机会。全国各大市场的容量、品牌占比(以下数据来自多渠道不完全准确的统计),可以窥见名酒企业的全国化布局与版图扩张力。


名酒精耕市场全国化

一类市场:500亿以上规模

河南:酒类消费规模大约700亿元,其中浓香型占40.87%、酱香型占37.85%。庞大的容量吸引了全国品牌涌入,形成“外来品牌主导、本土品牌夹缝生存”的格局。河南白酒流通市场的主要特点是品牌化进一步集中,十七大名酒仍然是市场消费主力军,十七大名酒销售额占67%,其他品牌仅占33%。河南市场销售额排名前10名的十七大名酒企业中,贵州茅台占29%,五粮液占20%,郎酒占11%,洋河占10%。

江苏:是白酒第二大白酒结构性市场。江苏白酒规模约625亿,省内强势品牌与省外全国化名酒共同主导市场,洋河市占率23%,今世缘市占率15%,茅台销售规模大约在75亿,五粮液56亿,泸州老窖12亿,古井贡25亿,剑南春31亿。2024年江苏酒业在755.96亿元收入与16.69%利润下滑中展现韧性,以“攻守兼备”破局。

山东:600亿元规模的白酒市场,省外省内品牌销售占比接近“八二开”,且多种香型并存。从具体数据来看,飞天茅台约占100亿元,茅台酱香系列酒、五粮液、洋河在30亿元以上,泸州老窖、剑南春、汾酒在20亿-25亿元区间,习酒、扳倒井、泰山酒业、牛栏山在10亿-20亿元区间;国台、珍酒、云门、景芝、古井贡酒、水井坊、古贝春、花冠在5亿-10亿元区间,郎酒、金酱、金沙、钓鱼台、舍得在3亿-5亿元区间,兰陵、红太阳、百脉泉、趵突泉、琅琊台、景阳冈、孔府家、红星在1亿-3亿元区间。

四川:在500亿以上(按零售额计)的白酒销售规模中,浓香占360亿,酱香为115亿,清香为25亿。川酒产业产量销量基本保持阵容坚固,形成以五粮液、泸州老窖、舍得酒业、剑南春、水井坊、郎酒“六朵金花”为引领,“十朵小金花”、川酒集团等原酒20强、众多的平台企业为梯队的“6+10+20+N”产业体系。

第二类市场:200-400亿规模

安徽:安徽市场的白酒销售规模约400亿元。其中古井贡酒、迎驾贡酒、口子窖等地产酒占据超70%的市场份额,规模超280亿元。古井贡酒、迎驾贡酒、口子窖三家头部地产酒省内营收分别约为120亿元、45亿元、50亿元。以茅台、五粮液为代表的外来名酒占据25%-30%左右市场份额,规模在100-120亿元左右。其中,茅台与五粮液市场规模均在25-30亿元,剑南春超10亿,洋河超10亿,汾酒6亿,泸州老窖5亿,习酒2-3亿,郎酒2-3亿元。“东不入皖”的格局仍在延续。

河北:白酒市场规模2024年320-330亿。从香型来看,低度浓香占据了河北白酒70%以上的市场规模,酱酒展现出逐渐扩容的趋势。河北省内地产酒占比约40%,丛台、山庄老酒、老白干约在20-30亿体量,板城烧锅、沙城老窖等品牌约为10亿级体量。省外名酒占比60%,茅台、泸州老窖整体体量均超50亿,五粮液、汾酒约为30亿,剑南春超20亿,洋河约为12亿。

湖北:白酒市场规模约达300亿,湖北地产酒实力雄厚,共有白云边、稻花香、黄鹤楼、毛铺、石花5大品牌省内规模过10亿。省外品牌则向头部名酒集中,茅台酒、五粮液、洋河在湖北市场营收超过20亿,汾酒2024年营收接近8亿。此外,泸州老窖约4亿,郎酒约2亿,剑南春、水井坊等品牌规模也过亿。

山西:白酒市场规模约300亿,以省内地产为主,清香品类市占率超过70%。山西汾酒在省内营收超120亿。浓香在山西主要为五粮液、国窖1573等高端价位,酱酒以茅台为主。

广东:市场规模近300亿元,是头部白酒品牌的必争之地。全国性品牌占比超70%,本地品牌占20%-25%,竞争格局呈现出“外省品牌主导、本地品牌特色化”的态势。茅台年营收估算在150亿元(含系列酒),五粮液约30-40亿元,国窖1573达15-20亿元,汾酒超过10亿,剑南春约10-15亿元,洋河梦之蓝系列约8-12亿元,习酒、郎酒等合计营收约10-15亿元,牛栏山、红星二锅头合计年营收约10-15亿元。

湖南:市场规模约280亿,其中地产白酒约80亿,省外白酒约200亿。受历史文化影响,湖南消费者对名酒情有独钟。仅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三家企业就瓜分了70亿份额。酒鬼酒、湘窖、洋河、郎酒在10-20亿,武陵酒、习酒、剑南春、国台、珍酒、小糊涂仙在5-10亿,水井坊、汾酒、舍得、金沙、古井贡酒、白云边、德山、沅陵酱酒、雁峰、浏阳河、释心堂在1-5亿。

浙江:市场规模约为250亿,省会杭州占比约1/3。具体来看,茅台市场规模约60-70亿,五粮液约40亿,泸州老窖超15亿,洋河约12亿,剑南春超10亿,习酒约10亿,古井约7亿,郎酒约6-8亿,水井坊约5亿,汾酒约4亿,伊力特约4亿,西凤约1亿。

东北三省:白酒市场总规模350亿,各省规模接近。东北白酒以低端、光瓶酒著名,本地高端产品始终难以打开市场。随着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剑南春、洋河等一众名酒下沉,东北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被外来酒抢占。

陕西:整体白酒市场规模近250亿,陕西本地的凤香、以五粮液为首的浓香,以及以茅台、习酒为首的酱香激烈竞争。浓香品牌整体规模约在70-80亿,与以西凤为代表的凤香酒规模相当,两种香型合计占陕西白酒市场2/3的规模;酱香则以茅台、习酒、郎酒、国台为代表,整体规模约为50-60亿,占比接近25%;清香则以汾酒为主,整体市场规模超10亿。

第三类市场:200亿及以下规模

北京:白酒市场规模在200亿元左右。高端白酒品牌如茅台、五粮液和国窖1573等在高端和次高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在高端宴请和礼品场景中需求旺盛。茅台在北京的年营收在100亿左右,五粮液普五整体年营收约30亿元,国窖1573年营收约20亿元左右。此外,汾酒和洋河也在逐渐扩大市场份额。

重庆:白酒市场消费规模约200亿。重庆白酒市场容量大,包容性强,且九成以上的市场份额为外地酒所占领,尤其是川酒和黔酒,而地产酒仅占一成。重庆始终没有破除无“地产名酒”的魔咒。从香型来看,65%的重庆人爱喝浓香型白酒。 从度数上看,五成左右的人喜欢喝52度的高度白酒。江小白虽然是重庆的地产酒,却只能占据低端市场主导地位。诗仙太白、庆酒虽然是地方好酒,然而,文化营销缺乏创新,一副好牌还没有看得见的威力。

江西:白酒市场规模大约为150亿元。其中,次高端产品,如四特东方韵和洋河天之蓝是主力产品,商务礼品市场则以茅台、五粮液及李渡高粱1308为主,而大众自饮市场则以四特三星、牛栏山陈酿等低端产品为主。年度销售额超过20亿元规模的外来品牌有茅台和洋河系列酒,销售额在10亿元左右有劲酒的毛铺系列;五粮液、泸州老窖、习酒、郎酒等品牌的全系列酒在3-5亿元。

福建:白酒市场规模约为120亿元,占全省酒类市场总规模(约200亿元)的60%。福建本地白酒的市场占有率只有20%,外来品牌格外强势。其中,酱香型白酒市场份额超过70%,主要品牌包括茅台、习酒、国台等,仅茅台销售额就达50-60亿元。浓香型白酒则主导宴席市场,剑南春约5亿,泸州老窖3亿,洋河2亿。

天津:白酒市场容量约80亿元,但九成以上市场份额被外来酒瓜分。茅台约6亿元,剑南春6亿元左右,五粮液5亿元左右,泸州老窖约4亿元,水井坊1亿元左右,洋河、舍得、汾酒、郎酒等几个品牌的市场容量总计在6亿-7亿元。

甘肃:白酒市场规模约100亿,地产酒包括金徽20亿+、红川10亿+、滨河九粮液10亿+,省外名酒有五粮液、剑南春、国窖。其中剑南春10亿+;五粮春(单品牌) 10亿+;泸州老窖约10亿;国台、习酒、郎酒均为亿级体量。

梳理发现,名酒在自身产区省外均有一个乃至多个超30亿的大市场。据不完全统计,茅台在省外营收超30亿的市场:有安徽(30亿+)、浙江(60-70亿)、福建(60亿+)、湖南(30亿+)、广东(100亿+)、河南(114亿+)、江苏(75亿+)、四川(70亿+)、山东(30亿+)、湖北(70亿+)、河北(50亿+);

五粮液在省外营收超30亿的市场:有浙江(40亿+)、陕西(30亿+)、河南(79亿+)、江苏(55亿+)、山东(30亿+)、广东(30亿+);剑南春在省外营收超30亿的市场有河南(35亿+)、江苏(32亿+);汾酒在河南(30亿+),洋河在河南(40亿+),郎酒在河南(43亿+),习酒在广东(30亿+),古井在江苏(30亿+),泸州老窖在河北(50亿+)。

可见,头部酒企在深耕省内市场的同时,更加重视省外市场的扩张,尤其是省外重点市场的深耕。

业内资深专家看来,成功的行业龙头都是内外兼修,基本上实现了“全国化”,对内着力培育多个量级的超级单品,对外培育多个量级的基地市场,两者结构化、规模化相辅相成,共同衡量白酒发展水平。省外大市场能起到关键性支撑作用,以进一步夯实地位和基础。

营销创新突围多渠道

随着行业集中度持续加强,白酒市场份额不断向头部倾斜。尽管面临众多不确定性因素,头部酒企依然稳中求进,在产品优化、深耕市场、营销创新、品牌打造、需求迎合等多方面持续发力,不断释放行业积极向前发展的信号。

五粮液

2024年,五粮液积极拼营销拓市场,产品布局、渠道布局、市场布局持续优化。持续投放差异化产品,瞄准宴饮、礼赠、收藏、口粮酒等多个消费场景;直营渠道“三店一家”建设成效显著;精准发力宴席市场;加速发力海外市场,和美全球行先后走进1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总部-区域中心-终端”的垂直管控体系。通过携手春晚等活动,与消费者建立紧密情感联系,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产业生态。

将2025年设定为营销执行提升年的五粮液,今年最重要的五项工作便是抓好量价平衡、渠道优化、消费培育、品牌宣传、行业担当,并将酝酿许久的营销渠道改革作为串联多个目标的核心脉络。其2025年主要发展目标,是巩固和增强稳健发展态势,推动品牌价值和市场份额双提升,营业总收入与宏观经济指标保持一致。

贵州茅台

2024年,茅台销售公司累计开展品鉴会超8500场,分类开展主题推广活动16场;累计发展团购客户867家,企业类建档客户22890家;成功举办茅友嘉年华11场,“韶华”主题活动50场……通过创新消费场景,深挖拓展客户群体,以文化IP塑造品牌形象等举措,进一步塑造了茅台酒“悦已”和“利他”的消费者认知。

把握“质量是生命之魂”“酒文化极致”实质内涵,领悟《茅台玖章》核心要义,深度践行从“朋饮”向“友饮”转变,全面推动从“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茅台提出,要坚定信心、顺应当前消费3.0时代的到来,并提出从渠道、产品与服务三个方面适配消费的“方法论”以实现产品的有效触达,提出“情绪价值是未来五年消费新风口”,布局悦己、嗅觉、反emo、冥想、陪伴、治愈、解压与仪式感等多个场景,推动茅台高质量穿越本轮周期。

泸州老窖

2024年,泸州老窖“双品牌、三品系、大单品”全线发力,区域战略纵深推进,市场覆盖面和渗透率进一步扩大。坚持“销售为王”,整合总部所有力量,始终做到“围绕销售、支撑销售、赋能销售”。坚决实施消费创新行动,打造以“开瓶为中心”的饮用场景,打造以“体验为中心”的活动场景,打造以“文化为中心”的酒旅场景。

2025年,重点做好市场精耕、数智创新、创利增收、品牌文化建设等六个方面的工作。在增强拥抱未来的创造力上,抓住白酒产品低度化机遇,持续提升低度白酒品质口感的稳定性。抓住白酒消费年轻化机遇,通过品牌植入、活动赞助、跨界营销等方式,稳步推进创新酒品圈层搭建。抓住白酒体验场景化机遇,为消费者营造体验感,创造更多情绪价值,创领“轻生活、轻社交”白酒消费新范式。

山西汾酒

2022-2024年为复兴第一阶段,山西汾酒与经销商们携手共进,坚持做好品质、做高品牌、做活消费者培育,与经销商共同前进,抢市场、促动销,共建大清香时代。“一条政策、两个统筹、三个重点、五个要求”总结了汾酒复兴纲领第二阶段的营销路线。一条政策,稳健压倒一切;两个统筹,统筹市场线、统筹产品线;三个重点,打造全国化2.0、年轻化1.0、国际化1.0;五个要求,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革新、自我进化、自我超越。

为消费者提供融合传统文化的产品,以更具时代感的“打开方式”呈现出来,是汾酒文化的价值表达、情感表达、时代表达,是汾酒文化真正“活”起来的有效方式。高擘民族文化大旗,进一步细分受众、精准传播,切实把握情感共鸣点。深入挖掘和传承酒文化,创新文化表达形式,汾酒正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实现汾酒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洋河股份

突出品质表达,放大年份老酒稀缺价值,举办封藏大典、洋河·双沟开窖节;借助文化营销IP和大事件,强化梦之蓝手工班高端品牌塑造;洋河·梦之蓝号捷龙三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支持央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直播;参与中英企业家峰会、中国网球公开赛等大事件,开展“天之蓝乐跑”等主题活动,……洋河股份在赞助体育赛事、支持航天事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推动梦之蓝国际化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成绩,在内卷的漩涡中坚定走自己的道路。

面对行业变革,洋河总结出“12355发展纲要”,期望实现“换道超车、弯道过车”。“坚持一个大中心”,就是“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提升市场占有率”;“聚焦两个基本点”,就是“聚焦绵柔基因的品质基本点、聚焦创新创造的发展基本点”;“依托三个主品牌”,就是“洋河、双沟和贵酒”;“突破五大百亿级”,就是“海之蓝、天之蓝、梦之蓝、手工班和双沟”;“优化五大新配称”,就是优化“经销力、渠道力、品牌力、推广力和组织力”。

郎酒

在行业深度调整与宏观经济周期叠加双周期,郎酒2024年交出了销售回款与出货量双创历史新高的逆势增长答卷。面向未来,郎酒高举“中国郎打胜仗”的旗帜,以“强壮、稳健、增长”为战略总纲,用“思想、团队、产品”三大升级重构竞争内核,以“战略性+经营性”双增长引擎驱动厂商共同体穿越周期。

思想升级方面,贴近消费者,构筑价值桥梁。通过郎酒庄园这一独特的体验式营销平台,打造“三品节”“会员节”等品牌IP,与消费者产生深度链接。团队升级方面,组织驱动,激发协同效能。营销经营主体“1变7”,三大品牌事业部升级“准公司制”。产品升级方面,升级现有大单品,将推高端新品“龙马郎”。郎酒将夯实“酱香高端,兼香领先,两香双优”战略,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2025年,郎酒锚定“强壮、稳健、增长”的战略基调。

透过名酒的经营举措可以发现相同点:坚定信心,稳中求进;维护经销商利益,构建和谐共荣的厂商关系;在产品上寻求新增长,创新口感风味,开发更多年轻人喜爱的产品;谋求多元化布局,满足多样化需求,挖掘新的市场机会;深耕、精耕需求端,不断创新消费场景;深入挖掘品牌文化,以各类IP活动提升品牌形象;积极出海,走向世界。

白酒产业是价值驱动的长周期产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底层逻辑、市场逻辑、价值逻辑没有改变,领军企业的稳健发展势头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确定性。郎酒、珍酒、李渡等企业坚持创新,坚守长期主义,成为酒业的流量明星。

还有些现象对酒业也是一种警示需要关注。近年,金沙酒业的断崖式下滑,国台酒业的不稳定性,以及还有某些靠噱头炒作短期流量,企图在酒业挣快钱的,现在来看,都基本歇菜了,失去了持续发力的动力。

名酒需要有引领行业的大担当。五粮液董事长曾从钦呼吁:“面对产业调整,应当多一份持久心、多一份坚守心,要不内卷、不内战、不内耗。”在大力提振消费的政策引领下,各大酒企及经销商要深刻认识消费市场的新变化,在提升品质的基础上,做好风味、文化、场景、服务创新,守好内部、拓展外部,探寻新的增长引擎,掌握市场“主动权”,引领消费趋势为产业赋能。

今日的酒业,正在面临变革洗礼。继续传统思维对于产区以及企业发展没有大出路。消费模式场景都在发生变化,改变认知顺应市场,吸引关注打造特色调动消费情绪,让消费者悦己舒心,快乐体验,以“攻心”为上策。当下的酒庄发展,就是顺应市场变化消费需求,酒业做出的创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