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特约记者 刘皓然
近日,美国高等教育界因联邦政府的一系列举措而陷入动荡。受联邦政府资金削减的影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本月6日无奈宣布“大裁员”,近180名教职员工遭到解聘。与此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向哈佛大学“极限施压”,声称该校“别指望再获得拨款”,美国政府与顶尖高校间的这场激烈博弈再度升级。
美联社7日报道称,哥大此次裁员正是为了应对美政府削减对该校4亿美元拨款的决定,因为该校相当一部分职工的雇佣费用由政府拨款承担,而此次裁员规模约占这一人群的20%。校方在声明中称:“面对现有财务资源的分配问题,我方不得不在深思熟虑后做出艰难决策……这些决策也必将影响到我校最宝贵的人才资源,我们深知这是一件令人难以接受的事情。”
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哥大分会秘书阿奎罗斯已经对美政府提起诉讼。他表示,哥大的裁员无疑会令该校教职员工士气低落。尽管学校管理层正积极与联邦政府沟通,全力争取恢复拨款,但政府“撤资”造成的不良影响要历经数年才能扭转。相关科研项目一旦被迫中止,科研事业也将停滞不前。美联社举例称,目前受到影响的科研项目包括抗病毒鼻喷剂的研发,直肠癌的筛查,有关孕产妇死亡及发病等若干问题研究。虽然哥大尚未透露未来是否会进一步裁员,但该校发言人提到“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强财务灵活性”,其中包括“自愿退休激励方案”这类“变相裁员”举措。
事实上,在哥大之前,哈佛大学就已被特朗普政府冻结20亿美元的联邦拨款。为此,哈佛大学启动了裁员计划,并削减院校预算。其中,因对联邦拨款的依赖程度较高,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受影响最为严重。
本月5日,美政府再次对哈佛实施“极限施压”。教育部长麦克马洪在致哈佛校长加伯的信件中,严厉批评该校存在“灾难性的不当管理”。她措辞严厉地表示:“这封信旨在告知您,哈佛大学不应再向联邦政府寻求拨款——联邦政府将不会提供任何拨款。”
对此,哈佛大学在 5 日晚迅速回应,在声明中批评联邦政府对该校的不当管控 “变本加厉”“史无前例”,强调这势必会给高等教育带来 “寒蝉效应”,还指出联邦政府对拨款的处置方式可能已涉嫌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