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基金“入场”,宁波投资者,准备好了吗?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3 09:31:00    

“基金终于解套了!”近日,小红书平台上有位投资者晒出截图:自己从2021年开始购买基金,这套“买在山顶”的基金,在持有4年后终于回本。

随着市场回暖,社交平台上关于基金投资的讨论热度攀升。“买基攻略”的讨论帖下面,不断有新投资者留言,表达着入市的期待。

上周,第二批12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已有部分开卖。继首批26只成功发行后,这类基金阵营再度扩容。

今年5月,证监会出台《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

公募基金行业改革举措持续落地,意味着什么?对宁波投资者来说,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打破“旱涝保收”模式

8月4日,第二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中的易方达价值回报混合、中欧核心智选混合和建信医疗创新股票三只产品正式启动发行。其中,建信医疗创新股票设置了30亿元发行上限,易方达价值回报混合的发行上限为80亿元。

具体发行档期上,中欧核心智选混合原定8月15日结束募集,据财联社援引渠道消息,该基金募集规模已超20亿元,已提前结束发行。而易方达价值回报、建信医疗创新则分别定于8月20日、8月22日结束募集。

此前,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于5月27日启动发行,多只产品在6月中下旬结束认购,目前均已完成募集,开始建仓运作。

据证监会数据,首批基金合计募资规模超258亿元,平均募集规模约10亿元,显著优于年内主动管理偏股型基金4.4亿元的整体水平。

那么,这些新型浮动费率基金,“新”在哪?

据了解,这类基金的管理费率将根据投资者每笔份额的持有时间,以及持有期间的实际收益水平进行分档计算。

费率水平设置有三档:1.2%(基准档)、1.5%(升档)、0.6%(降档)。

当投资者持有一年以上赎回产品时,基本符合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基准档费率;年化收益水平明显跑输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降档费率;取得正收益且年化收益显著超越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升档管理费率。

投资者若在一年以内赎回产品,则不适用分档安排,一律按基准档费率收取管理费。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样的产品设计深度绑定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打破了以往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的运行模式。

“基金管理人的收益和投资者的收益有关联了。”银河证券宁波分公司总经理周红良告诉记者,“以前只考虑基金规模,不考虑投资者赚不赚钱。现在要考虑投资者有收益,自己的收益才能提升,更为合理。”

新模式仍需时间

从大学时就开始定投基金的白领黄小姐告诉记者,她关注到了市面上推出的新型浮动费率基金,“这对投资者来说肯定是好事,基金管理人也会更加用心地管理自己的基金。”但她还处于观望期,一般会考虑基金此前的业绩再进行购买。

“目前我们代销了3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光大证券浙江分公司总经理助理陈云告诉记者,“其中首批26只中代销了2只,第二批12只中代销了1只,都完成了预定销售目标。”

宁波证券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新型浮动费率基金管理分档费率的设置,体现了对投资者长期持有的引导,也鼓励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捆绑,保护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对于客户来说,产品的可选范围增加了。在购买新型产品的过程中,也会有与以往不同的体验。”陈云说。

但证券机构从业者也表示,投资者在面对此类新型基金时也存在“认知不清楚”或是“对一些不确定性的担忧和质疑”。

“投资者首要考虑的因素,还是带来的收益。”陈云说,考虑到投资者对新模式的理解和接受需要时间,作为销售机构也将持续做好相关服务,营销理念上也会更加从客户的需求出发,给出资产配置上的建议。

行业导向更趋明朗

受访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近年来,从推出公募基金投顾业务试点、推动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在内的一系列政策出台形成合力,引导行业逐步往更为关注和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方向发展。

“这个趋势不是依靠单个政策能形成的。”周红良说,比如此前推行公募基金投顾业务试点、完善投资顾问制度等举措,也是为了让财富管理机构更好地服务投资者,满足其多元化的需求。

日前,在宁波市证券期货业协会举办的“加强财富管理能力 建设提升投资者服务水平”主题会上,一位有30年投资经验的市民冯先生分享称,投资决策时希望能得到更多研究分析和时政政策的传导和解读。

“各种行业的不同政策,数量繁多,一般投资者很难全面了解,这就需要‘投资顾问’的角色提供更为专业的增值服务。”周红良说。

更关注让投资者得到回报,也推动着财富管理机构内部的升级。

“启动买方投顾转型以来,我们在考核激励机制上不再依赖销售佣金即卖方模式的传统,而是把客户资产保有规模(AUM) 作为核心考核目标。”中金财富证券宁波海晏北路营业部相关负责人说,通过收取与AUM挂钩的服务费,机构与客户利益实现长期绑定。

“行业导向是更为关注投资者得到的回报,就是要让投资者实实在在赚到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而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和调整,让行业和投资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长期来看行业也会得到更为良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