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联想在2024年的Tech World大会上,提出属于全新的AI PC概念后,一场属于PC行业的AI革命已经悄然开始。站在一年后的今天回望当初,或许很难想象这么短的时间里,AI PC就从简单的AI功能集成,进化成能够自主执行指令的AI助手,同时AI也从PC领域扩散开来,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眼镜,AI似乎已经“无处不在”。

时间来到2025 Tech World大会,当“Smarter AI for All,让 AI 成为创新生产力”的大会主题公布时,不禁让我想起2023年的联想创新科技大会上,联想董事长兼CEO杨元庆的“AI for All”主题演讲。从“AI”到“Smarter AI”,到底改变了什么?
AI PC不够AI?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AI或许可以被称为PC市场的“救世主”,翻看往年的数据,不难发现PC的全球市场已经进入瓶颈期,在移动智能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的影响下,PC已经不再是每个人的“必需品”。
而在AI PC的概念兴起后,据Canalys的统计数据,仅联想一家的AI PC出货量季度环比激增228%,显示出用户对AI PC的强劲需求。而在全球范围内,2024年的四个季度中PC市场也一直保持正增长的态势,AI PC也几乎成为每个PC品牌的核心产品。
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从用户角度来看似乎并没有本质上的提升。或者说,大多数的端侧AI 功能其实都可以被云端AI所替代,甚至在云端服务器的算力支持下能给出更好的体验。
在我看来,AI PC其实正处在一个微妙的平衡点,用户对其好奇的同时也在疑惑是否真的有必要买一台“AI PC”,多花的钱真的能够带来提升吗?从个人用户到企业用户,这个问题其实一直都存在。想要打破这个局面,让AI PC真正展现它的革命性,尚且还需要一个突破点,那么这个突破点在哪里呢?
联想给出的答案是“超级智能体”,此前联想推出的智能体小天,就已经初步具备执行和理解多种问题的能力,并且支持个人知识库的搭建和检索,与传统意义上的AI模型有了明显区别。
此外,为了打破用户对AI PC价值的疑虑,联想也在探索硬件形态的革新。在过往的Tech World等大会上,联想曾展示过一些突破传统笔记本形态的概念产品,如卷轴屏、透明屏等不同形态的笔记本电脑,这些概念探索,或许正是为未来‘超级智能体’寻找更合适的物理载体,让AI体验不仅仅局限于现有PC形态。

此外,联想还在Aura系列的笔记本电脑里就搭载了一套主动感知系统,可以根据用户所处的工作状态,智能调整笔记本电脑的性能设置,时刻保持用户体验的最优化。在此基础上,再增主动策划、主动执行以及跨端协同等能力的智能体,就是此次大会的主角——超级智能体,一个将彻底改变PC和整个AI生态的技术。
让PC完成“超进化”
在2025 Tech World大会上,联想正式公布超级智能体战略,并发布“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宣告AI PC正式进入下一个阶段。

超级智能体是联想在原有的智能体基础上,引入“混合式人工智能”理念打造的新一代AI,拥有跨端协同能力和强大的端侧算力,其根植于本地设备的同时又可以与云端及边缘计算联动,使其具备远胜于初代AI PC的能力。
进一步地说,超级智能体的三大核心功能决定了其与初代AI PC的不同。首先是感知与交互,超级智能体可以通过多模态感知实时捕捉环境信息和用户状态,包括文本、图像、语音、手势、眼动、面部表情等,以上数据被汇总解读后,可以对用户的意图做出精准解读和反馈。
在AI时代,人类与PC的交互也将拥有更多方式,也将不再拘泥于鼠标和键盘,比如联想曾经发布过一款旋转屏设计的产品ThinkBook Auto Twist AI PC,基于内置的AI系统可以自动跟踪用户位置。未来在与超级智能体结合后,用户需要接触电脑就可以通过语音、手势完成各种操作,而且屏幕将时刻处于与你对齐。
其次是认知与决策,利用跨端协同能力,超级智能体可以调用不同设备、系统的本地知识库和功能,准确理解用户的意图并执行。最后则是自主进化,结合实时学习能力以及与用户交流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可以根据需要拆解复杂任务,并自主规划和执行,同时具备自我学习进化的能力。

基于用户在日常使用时与AI交流所积累的数据,智能体可以推测用户的喜好,并在后续的执行操作中将其纳入考虑范围。比如,它可以根据你的偏好自动整理文件、安排日程,甚至在你休息时替你完成一些准备工作。在超级智能体的加持下,PC会变得更加“主动”,不再是一个被动应答的工具,而且你会发现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PC也在变得“越来越聪明”。
最开始,或许你还需要详细的说明需求,AI才能准确理解并执行,有时候还会误解你的部分需求,以至于需要二次修改。而当你用了一段时间后,超级智能体已经记录了足够多的用户习惯,并且构建了一套专属数据库,此时你会发现只需要一句话,就能让AI执行整个工作流程。

天禧超级智能体就像是你培养的专属“数字分身”,随着你的使用,它会越来越懂你,只需要一个指令就可以按照你的爱好和习惯行动。基于超级智能体所搭建的AI生态,将会成为人们的最佳助力。而在整个生态中,AI PC则是承载超级智能体的“基座”,因为只有PC的AI性能足以支撑运行超级智能体的端侧运行,也只有PC拥有足够的生态广度来适应不同的需求。
在我看来,超级智能体之于PC的意义,就像人类首次学会使用火焰和工具,不仅仅是效率的巨大提升,同时也标志着一个全新时代的开端,超级智能体将赋予PC理解、预测乃至协同创造的能力,并彻底重塑我们与数字世界的交互方式和生产力边界。
既然AI时代的核心是PC,那么是否意味着只有在PC上我们才能得到最好的AI体验?如此一来是否又限制了AI生态的发展与普及呢?我想这两个问题或许可以用同一个答案回答——混合式AI。
如何让AI体验“始终如一”?
回顾联想的AI生态建设,其实不难发现其一直在强调生态系统的布局,联想希望让用户可以在任意时刻、任意地点都获得一致的AI体验,那么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AI体验不平衡的核心问题——算力。所以,此次大会上联想进一步推动“混合式AI”战略的落地,通过跨端协同、异构算力等技术实现AI体验的“始终如一”。
作为一家科技企业,联想所拥有的丰富的产品就使其在AI生态构建中具有天然的优势,从PC到平板电脑,从手机到可穿戴设备,完善的产品线使得联想的超级智能体天生拥有更广泛的覆盖场景和优势。
不过,想要将超级智能体部署到手机等小型便携设备上并不容易,即使可以借用云端算力,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前提下,智能终端也需要强大的端侧算力对敏感数据进行预处理,我想没有人会希望自己的隐私被保存在云端服务器上吧?
所以,联想也将跨端协同和异构算力视为AI生态未来的核心,其中跨端协同是异构算力实现的基础。什么是异构算力?简单来说,就是一台设备的算力来源并不仅限于自身,而是可以调用云端、边缘以及其他计算设备的算力来完成任务。

以个人AI生态为例,PC往往拥有生态中最高的算力,同时也有足够的性能去支撑AI应用的运行,但是在大多数时候PC的算力都无法得到释放。因为大多数人出门时并不会随时携带电脑,一台手机或者再加个平板电脑就是上限了。
同时,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在运行AI时却又经常面临算力不足的困境,特别是在高负载AI计算下,手机会很快进入降频状态,不仅影响正常使用,续航也会明显降低,这样的AI体验显然不是用户想要的。
此时我们就可以引入异构算力方案,通过跨端协同让手机“借用”PC的AI算力,将高负载任务交给放在家里的PC来完成,手机本地只运行轻负荷的AI服务,然后再通过超级智能体进行归纳统筹,实现多端的AI性能一致。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甚至可以让AI眼镜、智能手表甚至智能耳机都具备完备的AI能力,这些设备同样可以利用网络“借用”端侧算力,解决使用小型智能设备时必须通过云端服务器的难点,进一步确保用户的隐私安全。
同时也意味着用户可以时刻调用同一个超级智能体来完成任务,当你新购入一台平板电脑时,你不需要重新训练一个AI,只需要将其与AI PC互联,就可以获得PC端的超级智能体支持,你的新设备会像瞬间找回了“丢失的记忆”一样,成为你的老伙计。
可以说,基于跨端协同功能,PC将拥有与各类智能终端交互的能力,使其在超级智能体时代不再是孤立的个人计算设备,而是将作为核心中枢,统领手机、平板、眼镜等众多智能终端协同工作,为用户提供“始终如一”的AI体验。

而且你在不同设备上的使用习惯以及相关数据,最终也会汇总到PC端,帮助PC的超级智能体进一步升级。换言之,你拥有的智能设备越多,你的PC超级智能体进化速度就越快,颇有种游戏里装备越好,打怪升级越高效的感觉。
在看完联想关于超级智能体的演讲后,其实挺好奇如果是我会培养出一个怎样的AI助手?或许它会像我一样对PC、数码等产品时刻充满好奇与求知吧,就是希望不要像我一样喜欢摸鱼。
AI PC就是未来
最后,让我们回到前面提出过的问题:AI PC值得吗?我想能够读到这里的朋友,应该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或许,AI PC并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如果你想更轻松的享受生活、完成工作,那么AI PC将成为最好的助力。
而且现阶段大部分PC都在向AI靠拢,未来的PC也将标配AI功能,届时PC直接的差异化将不再仅仅是硬件配置,更体现在AI能力的强弱,以及AI生态的完善度。作为先行一步的联想,显然将会拥有更多的优势,也将使其成为未来AI生态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在我看来,不管是从个人角度还是从企业角度,在AI PC上的投入都具有高回报性,毕竟PC的本质还是个生产力工具,是必需品,当AI PC必然成为未来主流时,越早拥抱变化就越有优势。事实上,联想在大会中也发布了全球首个面向企业的超级智能体“乐享”,助力企业更轻松完成AI转型,激活企业的新质生产力。
天禧+乐享形成的AI生态链,也将让联想成为连接个人与企业,乃至城市的智能枢纽。可以预见,随着AI算法的进化和算力资源的提升,超级智能体也将不断自我迭代,朝着更加智能和自主的方向发展。同时,联想也将基于超级智能体的多模态交互,持续创新硬件形态,我们或许可以期待更具有想象力的产品出现在眼前。
虽然距离完全的通用人工智能(AGI)还有一段路要走,但眼下的超级智能体+新形态PC已经为迈向这个终极目标奠定了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