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天气炎热,时有阵雨,是野蘑菇生长的旺盛期,你是不是想去采摘,把它做成美食。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专家提醒,美味也能成为毒物,为了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不要把它端上餐桌。
据了解,有毒野蘑菇和可食用野蘑菇往往混生,形态相似,从而导致误食造成中毒。根据目前的统计,我国有毒的蘑菇超过500多种,贵州省也是野蘑菇中毒的高发省份。

“有的市民认为熟识蘑菇的形态,自己能够鉴别,甚至在既往同一个地方采摘都发生中毒事件。”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陆元兰说,在民间流行很多识别毒蘑菇的方法,比如: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无毒;煮蘑菇时,银器、大蒜、米饭变黑者有毒,没变颜色无毒等等。其实,这些说法都不可靠、不可信。例如,在我国,常见的致命鹅膏是白伞伞,灰花鹅膏是灰伞伞,假单红鹅膏是淡黄色伞,这些都是剧毒蘑菇。
千万不要小瞧毒蘑菇对人体的伤害。据陆元兰介绍,食用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昏、眼花、皮肤发黄、少尿、茶色尿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严重的会出现肝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应尽可能地配合医师做蘑菇种类鉴定,尽早治疗。

今年以来,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蘑菇中毒患者已达70多例,有15例重症患者住院治疗。这些重症患者都是合并有肝、肾功能损害,常见的为含鹅膏毒肽类毒素蘑菇种类,其中有一例严重患者是亚稀褶红菇中毒,有横纹肌溶解、肝肾功能损害、心肌损害的表现,病情危重,入院时心脏濒临停跳。
如何预防蘑菇中毒呢?“美味诚可贵,生命价更高!”陆元兰反复强调,蘑菇中毒是我国食物中毒事件中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发生在农村,并没有很准确、很快捷鉴别毒蘑菇的方法,为了保障生命安全和健康,最好预防蘑菇中毒的方法就是不采摘、不食用、不购买野生蘑菇。
记者:俞晖 昝煜煜 实习生:刘雨来 陈翎嘉
编辑:黄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