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理想地点”,何以是成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6 20:19:00    

【来源:成都日报】

“成都,是非常理想的地点。”

上周

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在成都举行

发布了

《世界成都宣言:

大坝在能源转型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面对全球80多个国家的

水库大坝领域政府官员和专家学者

委员会主席米歇尔·利诺如此表示

2008年,发布

《世界宣言:非洲能源与大坝可持续发展》

2012年,发布

《世界宣言:储水设施与可持续发展》

2019年,发布

《世界宣言:大坝安全》

今年,该委员会发布第四个《宣言》

首次以城市命名

成都,正是这座独一无二的城市

其实

这场以大坝为主题的重要会议落地成都

不只关乎成都和四川的水利探索

根据芬兰“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

首席分析师劳里·米维尔塔

对新的经济和气候数据的分析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的排放量

同比下降了1.6%

在过去的12个月里下降了1%

米尔维塔指出

中国能够在电力需求增长

且高于历史平均水平的情况下减少碳排放

这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里程碑

彰显中国在水电等清洁能源的建设上

已具规模效应

01

这里曾留下

最精彩的水利工程故事

公元前256年,时任秦国蜀郡太守的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其“无坝引水”的智慧,兼顾防洪与灌溉,让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这是天才的设计。”米歇尔·利诺表示,“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全球知名,非同寻常的是,它至今仍在运行,并持续造福着成都平原。”

“它的设计和构思都很巧妙,2000多年依旧发挥着作用,成都人民的智慧超乎我的想象,这对世界各地大坝建设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参考价值。”国际大坝委员会秘书长弗雷德里克·克雷奇同样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故事而赞叹。

都江堰

02

这里正书写

最前沿的水利工程篇章

俯瞰成都以及四川,可以看到,这里正成为全球大坝工程建设的主战场。

目前共建有各类水库大坝8000余座,建成和在建的200米到300米级的超高坝包括乌东德、白鹤滩、锦屏一级、双江口等10余座,占到了中国超高坝总数的一半。

白鹤滩

双江口

同时,这里也是筑坝新技术的试验场:

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久隆水库高瓦斯隧洞盾构掘进突破5公里大关,开创了国内水利工程盾构穿高瓦斯地层的全新示范;作为成都“第二水源”的李家岩水库,创新融入数字孪生等技术,让一座“会思考的大坝”显现在世界面前。

李家岩水库

03

这里富集探索

水利工程未来的人才和资源

大会期间,一场以“复杂地质环境大坝工程创新与实践”为主题的研讨会议举行,来自成都的专家向世界分享了在水利技术上的新探索,让世界看到成都在水利和创新领域的丰厚积淀。

前不久,由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与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水下混凝土快速固化剂”技术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该技术可提升大坝混凝土抗水冲刷性能50%以上,未来在大坝建设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不仅如此,成都聚集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华大学、四川水利职业学院等开设水利水电相关专业高校,以及成都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成都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专业领域机构,都为我国乃至全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利工程建设人才。

乌东德

04

这里有与《成都宣言》

一脉相承的营城理念

《世界成都宣言》中,与能源绿色转型、保护河流水生态健康相关的表述,恰好与成都“以水营城”的公园城市建设理念不谋而合。

今年2月,成都市政府正式批复通过《成都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提出建设“生态高效的灌溉排水网”“水清岸绿的河湖生态网”“智慧领先的数字孪生网”水网体系。

同时,以“夜游锦江”为代表的城市滨水项目,年均吸引游客超千万,并获评全国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同时,遍布成都全域的水美乡村以水为媒,连点成带,建成示范带7个,带动城市产业发展,加快生态价值转换……

夜游锦江

战国,李冰父子挥毫泼墨,以都江堰之笔勾勒出“天府之国”的雏形;如今,成都水利工程继续传承着这份治水精神。跨越千年,始终未变。成都,这座拼搏奋进的创新创造之城,正在受到更多人关注。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