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割机的嗡鸣声在实训场地上空回响,50名头戴黄色安全帽的学员屏息凝神,紧盯着手中的墙板模板进行操作……
8月11日至15日,在新疆乌鲁木齐某项目部,跨越三千公里,为绵阳籍务工人员量身定制的“家乡送技能 老乡学本领”专项培训活动第二期举行。

本次培训由绵阳市人社局、市就业创业促进中心牵头,联合市公共实训和技能评价指导中心、市农民工服务中心及驻新疆农民工服务站举行,精准聚焦新疆建筑市场对专业模板工的需求,锁定了以建筑模板工为核心技能,并辅以建筑架子工关键内容的课程体系,以此提升老乡们的就业竞争力和收入水平。
为了确保培训“解渴管用”,课程设计兼备理论与实践。从辨识不同材质模板的特性、规格及应用场景,到依据施工图纸精准确定尺寸、标高和支撑间距;从掌握“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安全拆除铁律和混凝土强度要求,到高空作业安全带规范使用及应对支撑系统松动等突发状况的应急自救技巧……五天的密集培训,通过“理论+实操”的沉浸式教学,将安全生产意识和规范操作技能深深烙印在学员心中。

“这次培训,真是送到了心坎上。”来自江油的学员金哲辉在实操间隙抹了把汗,他说,报名就是为了提升技能,解决在新疆就业遇到的“技能不匹配”难题。“以前找活心里没底,现在不一样了,学的这些搭模、拆模、质量检查的硬本事,直接就能用到工地上,对找份更稳定、薪水更高的活儿,把握更大了。”
8月15日,学员们迎来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的培训合格考核,50名参训学员均顺利通过考核,获得建筑模板工培训合格证书。看到学员们自信的笑容,授课专家肖代全倍感欣慰,“在新疆,一个技术过硬、持证上岗的建筑模板工,年薪能接近20万元。”

从华北雄安到西北边疆,绵阳技能“东风”持续为在外打拼的川军“充电”,这背后,是绵阳依托不断完善的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农民工综合服务站和驻外农民工服务站,将“老乡需求在哪里,就业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承诺落到实处。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服务保障,根据各地产业特点和用工需求,把更多实用技能送到老乡身边,助力他们凭一技之长站稳脚跟,用奋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涪江观察记者 彭紫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