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培育国际化数智财经人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7 07:10:00    

只有将产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全链条,才能真正打通教育与经济协同发展的“任督二脉”——这是湖南财政经济学院近年来深化产教融合,通过打造数智财经现代产业学院这一育人品牌,总结出的重要经验。

2022年,数智财经现代产业学院获批湖南省示范现代产业学院。以此为契机,学校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多方资源,培养了一批具备国际视野、数智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质量财经人才。毕业生不仅在对口岗位就业率达90%以上,还在国家级竞赛中屡获佳绩,涌现出多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创业典型。同时,这一实践也为新时代财经教育转型提供了重要启示。

国际化视野拓宽人才培养新航道

面对全球化挑战,国际化成为数智财经人才培养的关键维度。学校锚定国际前沿,构建了多层次协同育人体系。

瞄准国际前沿重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依托“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平台,联合非洲、东盟等地区的20余所高校和企业,制定覆盖国际会计准则、跨境投融资等领域的培养方案;将国际资格认证融入课程体系,学生累计获相关就业大赛省级奖项8项。数字财务方向班80%的课程采用双语教学,依托企业案例库开发“国际财务管理”“跨境税务筹划”等特色课程。

师资国际化双向流动赋能课堂。学校组建了由海外归国学者、跨国企业财务总监组成的国际化师资团队,留学背景教师占比达35%。学校通过“名师引领计划”,选派骨干教师赴境外高校访学;聘请英国特许会计师、德国工业4.0财务顾问等20余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2023年暑期,境外高水平大学专家团队入校开展欧盟企业财税合规实务培训,实现了师资能力迭代。

多元合作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学校成立厚生国际教育学院,与英国罗汉普顿大学共建“3+1”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发“数智化全球财务分析”等联合课程;招收来自1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开展“中国—东盟企业财务共享”主题研习营。2023年,学校师生团队为长沙自贸区企业提供跨境财报编制服务,获商务部“中非经贸合作创新案例”提名。

数智化转型重塑专业教育新生态

面对产业技术变革,学校以“数智+”改造传统财经教育,实现专业与产业无缝衔接。

专业布局紧扣产业链需求。聚焦湖南省“3+3+2”现代产业集群,学校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新增大数据审计、金融科技本科专业,开设智能会计微专业,形成“数智+财经”专业群。财务管理国家级一流专业引入用友NC Cloud系统设计“智能财务决策”等课程,淘汰落后课程占比达30%。

虚实结合打造数智实训高地。学校投资1500万元建成智能财务共享中心、大数据审计实验室等平台,集成OCR识别、RPA机器人等技术,模拟跨境结算、风险预警等36个场景。校企联合开发“财务大数据分析”虚拟仿真项目,入选国家级“金课”;学生通过用友BIP平台处理超10万条企业真实数据,实训成果获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直接采纳。

行业精英深度参与教学。学校组建了由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等构成的产业教师库,产业教师承担40%的专业核心课程;建立“双导师制”,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完成华自科技成本管控优化等项目。近3年,产业教师带队研发的“智能税务风险控制系统”等6项成果在湘企落地应用。

创新实践激发人才成长新动能

学校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学赛创”一体化培养模式,释放学生创新潜能。

赛事牵引培育创新能力。学校将学科竞赛纳入学分体系,近3年学生获国家级创新创业奖项52项。在第六届湖南省大学生财务大数据应用能力竞赛中,学生团队基于远大住工数据搭建产能预测模型,帮助企业降低库存成本12%。校企联合举办的“数智商业精英挑战赛”吸引全国60余所高校参与。

实验教学对接产业痛点。学校推行“项目制”实验改革,建成财务机器人设计、跨境电商税务筹划等18个特色模块。在“智能财务共享”课程中,学生分组模拟吉利集团全球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方案获用友研究院专家好评。虚拟教研室联合开发的“RPA财务自动化”教材被全国50余所高校采用。

实习就业融入产业生态。学校与用友集团共建“数智人才订单班”,学生进入“友户会”企业顶岗实习,参与神州数码等企业的财务数字化转型项目。2023届毕业生中,214人通过实习考核留任企业关键岗位。毕业生创办的某财务大数据公司估值超亿元,带动上下游就业千人。

经过5年探索,数智财经现代产业学院的育人成效显著。当前,该模式正通过“云端辐射”扩大影响力:联合新道科技上线“数智财经教育资源库”,向中西部院校开放50门精品课程;牵头制定《财经类专业课程在线实训指南》地方标准;承接老挝财政部“会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研修项目。

(作者文炳勋系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伍光磊系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会计学院财务管理系主任)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07日 第06版

作者:文炳勋 伍光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