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讯息 黄鹤楼迎来重建开放40周年 2025-06-11 15:38:00 两江涌名楼,三镇耸云空。当长江经济带的巨轮划破碧波,汽笛与蛇山之巅的铜铃交响和鸣,黄鹤楼的琉璃金顶正辉映着新时代的万道霞光。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经1800年风雨洗礼,屡建屡毁。清光绪十年(1884年),最后一座古楼被大火焚为灰烬。1985年6月11日,这座千古名楼经过四年建设, 阅读全文
实时讯息 威海“新渔民”新征程:一头扎进海钓行业,五一每天接待五百人 2025-05-05 17:48: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李英豪在威海的海岸线,传统渔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新渔民”成为时代弄潮儿,他们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精神,将海钓与渔业旅游完美融合,为威海渔业文化注入全新活力。在凌晨4点的双岛湾码头,“新渔民” 李仕杰已经开始忙碌。作为资深海钓向导,在五一假期期间他每天都要接待游客 阅读全文
实时讯息 秦安:美食+汉服+文创!特色展销点燃春日消费热潮 2025-04-14 18:42:00 春风送暖,万亩桃林灼灼绽放。4月12日,2025年甘肃秦安桃花会在刘坪镇秦洼村盛大开园。主会场入口两侧与兴国文化广场化身热闹市集,同步设置了秦安名优小吃、特色美食、文创产品展销及汉服体验秀,为八方游客献上一场融合美食与文化的春日嘉年华。活动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叫卖声不绝于耳,展位上摆放的产品琳 阅读全文
实时讯息 武汉“紫色泡桐花大道”走红,养护负责人:盛花期很短,想要打卡的游客可以安排起来 2025-04-01 16:33:00 3月下旬以来,武汉市八古墩东一巷与福利路两侧的泡桐花盛开,犹如紫色瀑布般倾泻而下。两条梦幻的“紫色泡桐大道”成为市民及游客竞相打卡的新晋热门景点。福利路泡桐花。图/九派新闻记者曾怡婷4月1日,九派新闻记者在八古墩东一巷看到,道路的泡桐树上挂满了巨大的紫色花冠,呈漏斗形状。泡桐树的树干修长,其枝条向道 阅读全文
实时讯息 走乡村,看振兴 | 赛罕区榆林镇东干丈村:农文旅融合发展 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5-05-26 10:00:00 乡村,是国家发展的根基,是民生福祉的寄托。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正以磅礴之势推进,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蓝图。今起开设“走乡村,看振兴”专栏,我们将聚焦乡村振兴的每一个精彩瞬间,展现各地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生动实践,激励我们以更加坚定的决 阅读全文
实时讯息 乘地铁赴花约!冰城地铁赏花攻略来了 2025-04-30 16:59:00 随着气温回暖,哈尔滨迎来春花盛放期。为方便市民和游客沉浸式感受冰城春日之美,哈尔滨市城管局梳理推出地铁沿线赏花攻略,市民和游客“五一”假期可以乘坐地铁沿路邂逅繁花盛景,开启浪漫的春日之旅。地铁口春花正好“我们结合地铁站点,精准梳理赏花点位,希望通过公共交通的便捷性,让更多市民和游客轻松抵达赏花地。” 阅读全文
实时讯息 两棵百年流苏开花 三坊七巷迎来“四月雪” 2025-04-08 09:52:00 游客在衣锦坊观赏流苏花。近日,位于三坊七巷的两棵百年流苏开花,吸引不少市民前来观赏。流苏别名“四月雪”,因其花朵呈流苏状而得名。福州有3棵百年流苏树,其中三坊七巷有两棵,一棵在衣锦坊41号,一棵在宫巷沈葆桢故居。位于衣锦坊41号的百年流苏。衣锦坊41号的一楼是个咖啡厅,市民游客可一边喝咖啡一边欣赏流 阅读全文
实时讯息 花海摇曳 · 稻香弥漫 · 咖啡香醇——红花岗区海龙镇邀你清凉一“夏” 2025-07-21 14:48:00 七月盛夏,骄阳似火,市民纷纷选择到乡村寻觅清凉避暑之地。红花岗区海龙镇依托区位与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游,七彩庄园的莫奈花境美不胜收,千亩稻田碧波荡漾宛如画卷,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感受田园诗意,成为周边群众避暑游玩的“香饽饽”,让乡村焕发新活力。近日,记者走进海龙镇七彩庄园,只见园内精心打造的众多打卡 阅读全文
实时讯息 局长考取导游证,假期带团给游客讲解 2025-05-05 05:54:00 编辑丨董鑫据“开化发布”消息,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开化县文广旅体局党委副书记、局长姜敏以公益导游的身份,在开化根宫佛国文化旅游区给游客讲解。“文旅工作绝非纸上谈兵,只有深入一线,以导游的视角去接触游客,才能真切把握他们的需求,更好地推广开化文旅。”姜敏表示。开化县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地处浙皖赣三省交 阅读全文
实时讯息 博物馆,为什么招年轻人爱?(文化中国行·国际博物馆日特别报道) 2025-05-19 10:03:00 游客与北魏彩绘陶牵手女俑合影。 杨焱斐摄铜奔马。 甘肃省博物馆供图芙蓉石蟠螭耳盖炉。 南京博物院供图游客在三维特效技术显示屏上观看“小粉炉”细节。 杨琴琴摄“君幸食”狸猫纹漆食盘与其中的狸猫纹样。 湖南博物院供图河南洛阳博物馆牵手女俑走红穿上汉服去博物馆见“姐妹花”本报记者 张文豪河南洛阳博物馆常常 阅读全文